行业资讯
首先要保证你的光 耦电路工作是正常的,其实,光 耦两端的逻辑是正确的,即在光耦的输入端加的是1,在光耦的输出端也得输出1,如果相反是输出0,逻辑就是错误的。
要么没有输入信号,三极管不导通;要么有输入信号,光耦芯片坏了。
实际工作中,光耦坏了,会使电源的稳压电路失去作用,使+B和其它几组电压升高,导致电视机内电路损坏。简而言之,光耦在开关电源中有两个作用。1;隔离,把进线220V的强电和电路板电路隔离开来,也就是常说的“冷底板”。
电磁炉显示E4,说明电压过低,即电路欠压保护(一般电压低于175V)。
可能你的电阻用的不合适。。在加上电源本来就不够5V。。你有两个分支那样算下来你的电流会不会不够用导致电压降低呢。
1、TLP181的管脚如下图,其中3脚为发光二极管输入脚,用于信号输入;6脚为光敏三极管输出脚,和外电路的接法和普通三极管的发射极、集电极相同。
2、按底视图和内部电路对照接线就OK,正常输入(低电平有效驱动)接K,A通过限流电阻接电源正极,输出可根据你的具体要求按反相器接法或射极跟随器接法都可以。
3、图中的1脚:内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,2脚:内部发光二极管负极,3脚:内部三极管的负极,4脚:内部三极管的正极。实物的外观会有个点。有点的脚就是内部发光二极管的正极。图中的作用是反馈。
4、光耦的4个脚区分方法是:四脚光耦封装外壳上标示的型号朝上为正面,在光电耦合器的针脚旁边,有一个针脚是带小圆点,那个针脚就是1脚,再逆时针数,1234,这样就能分辨出来。
1、光耦p521工作电压是2V,工作电流是10mA。2个具有相同非线性传输特性的光电耦合器,T1和T2,以及2个射极跟随器A1和A2组成。如果T1和T2是同型号同批次的光电耦合器。
2、光耦p521工作电压是2V,工作电流是10mA。由2个具有相同非线性传输特性的光电耦合器,T1和T2,以及2个射极跟随器A1和A2组成。
3、Anode 阳极 cathode 阴极 emitter; (晶体管的)发射极 collector集电极 集极电压50V(min)电流转移比率 50%(min)等级GB 100%(min)隔离电压 2500Vrms(min)输入电压2V,输入电流10mA 输出电压和电流视电路而定。
4、脚输入0V,发光管就导通发光,接收管也导通,4脚上的电压经电阻加到4脚,经导通的接收管到3脚,再经电阻输出。
5、其中一只按键接5V电池。然后,将光耦的4脚接万用表X1K档或别的档,点动万用表的启动键,就可以观察万用表的反应了。当P521光耦正常工作时,则万用表针会摆动,不会摆动的那就是已经坏掉了。
光耦导通压降约在1~5V左右。R3的作用是为了抗干扰。首先,通常光耦的输入电流范围在2~20mA,一般大多数情况下用在5mA以下。
发光二极管端电压看你的电路连接了,当端电压超过了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之后,二极管就发光,一般在0.7V左右,低于导通电压或者负极电压高于正极电压,二极管都是截止的。
这与光耦本身没有任何关系。你的使用恰恰说明:从后续电路来说,是低电平“使能”的,但从光电耦合器件的输入端来看,后面的整体电路是高电平“使能”的。
Anode 阳极 cathode 阴极 emitter; (晶体管的)发射极 collector集电极 集极电压50V(min)电流转移比率 50%(min)等级GB 100%(min)隔离电压 2500Vrms(min)输入电压2V,输入电流10mA 输出电压和电流视电路而定。
不是。光耦的发光管导通电压和普通发光管一样都在5V以上。一般的光耦内部电路都简单,输入是发光管,隔离输出部分是三极管。光耦主要使用在需要将输入输出、端口电气隔离的电路。
光耦P521的3,4脚最小压差,依据参数,是0.2v才能导通电压。典型值是0.2V;最大值是0.4V。电压(voltage),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,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。
关键词:普通三极管 光耦电 光敏三极管 二极管的正极 光耦 三极管的发射极 电阻用 电阻接 发光二极管 三极管输出 三极管不导通 4脚光耦
一点销电子网
Yidianxiao Electronic Website Platform